鼻咽拭子采样时拭子的方向必须与上颚平行,拭子的前端必须朝向耳垂方向而不是头顶方向。 如果拭子通过鼻道时有阻力,则需要使拭子后退,改变角度重新进入。
临床采集标本时,大多数初学者将咽拭子前端朝向头顶方向,细菌病毒多寄生于鼻咽底部,因此阳性率明显降低。
鼻咽拭子进入鼻腔的深度相当于鼻尖到耳垂的距离,在实际操作中,咽拭子的前端朝向头顶位置时,咽拭子进入鼻腔的深度明显不足。
鼻咽拭子在进入耳垂方向的过程中遇到阻力时,需要调整方向,使其稍微旋转一下,使其进入鼻腔内,以免强行插入,或者对受试者的鼻腔造成损伤。 停止前进,进行采样,直到到达鼻咽底部感觉撞到了墙壁。 拭子的插入深度应该等于鼻孔到耳朵外开口的距离。 碰壁表明鼻咽拭子到达鼻咽底部,到达鼻咽底部后,应放置鼻咽拭子在鼻咽底部停留10~15秒,使拭子充分接触鼻咽底部分泌物,吸附更多病原体。
采集时医务人员正面对着被采样者口腔,有飞沫和气溶胶传染途径的风险,取样时间较短或力度不够,很难采集足够标本,导致检测假阴性出现。3.棉拭子与尼龙植绒拭子的区别采样拭子的材质、质量对样本质量也很重要。尼龙植绒拭子上的绒毛,能增加拭子与咽部接触的表面积,可以**大化地转移细胞到拭子的表面。一项国外的研究发现,植绒拭子在转移表面微生物的效率比棉拭子高20%~60%。4.站在患者侧面的鼻拭子采样,风险低于站在患者正面的咽拭子采集咽拭子标本,需行三级防护,在采样的过程中被采样者可能因为咽部不适会突然恶心、咳嗽等,造成飞沫飞溅。即便有些采集咽拭子标本的工作场地被安排在室外,以保证有效通风,但仍不能保证此项操作的高风险性。而鼻拭子采样,可站在患者侧面,并且避开了被患者敏感的咽反射的触发(常表现为恶心反应,严重者可出现呕吐,其触发区域为咽后壁、舌根和双侧腭弓)。因此,规范鼻咽拭子、口咽拭子的操作程序,采用合格材质的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,被采集人员做好配合等等,才能保证结果的可靠和准确。下面就按照诊疗方案(试行第五版修正版)的要求,介绍采集同一患者鼻咽拭子、口咽拭子的流程。

文章来源地址: http://yyby.mjgsb.chanpin818.com/swzp/swzdsj/deta_14818073.html
免责声明: 本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及其他相关推荐信息,均来源于其对应的用户,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 版权和其他问题,请及时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核实后进行删除,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。